从传奇机场到绿色CBD 继续聊聊武汉CBD那些“碳中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10-21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
与赫赫有名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北宋“官窑”不同,同样创烧于北宋的磁州窑则是“民窑”中的集大成者。
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
北宋磁州窑白地黑花鱼藻纹小口瓶
如今,在磁州窑原址的邯郸彭城镇,仍有一种随处可见的器物——笼盔。它通常是一个比酒坛略大的圆柱体,顶端带孔,底部无面,通体古铜色,外侧有一道道的旋纹。当年,磁州窑的坯料便是装入这样的笼盔中进炉烧制。
笼盔为脆弱的坯料隔离了浑浊的炉火、纷飞的灰烬,使其出炉之时,呈现出水墨画一般的白底黑绘清澈光泽。而每一个笼盔也在经历窑火的千锤百炼、阴阳酝酿后,变得质地坚硬,呈现出暗哑的古铜色。
质地坚硬,古铜色的笼盔
在多次使用、最终失去功效后,笼盔并没有被弃置如蔽履,而是有了最后的归宿:成为上好的建筑材料。中空的结构外加被炉火千锤百炼形成的坚硬外壳,使其具备自带空气隔离层的保温效果。
在磁州窑所在的彭城镇,一个个笼盔被累筑为墙,建成了经历岁月和烈火炼就的奇特建筑——笼盔房。先人们“物尽其用”的朴素想法,不经意间契合了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碳中和”的绿色发展理念。
笼盔墙
而在磁州窑兴起千年之后,另一项更大规模的“碳中和”工程已经在“九省通衢”武汉展开。
传奇跑道的再生
武汉王家墩机场为国人所知,便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武汉会战。年轻的中国空军就是在王家墩机场起飞,以弱击强,在武汉上空与日军展开惨烈缠斗,书写了中国空军的悲壮青春史诗。
王家墩机场老照片
随着武汉城市的发展,曾经承载着血与火的传奇机场,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天际线。2006年底,武汉王家墩机场搬迁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是由泛海承建的武汉中央商务区的正式开始。而建设工程的第一步,则是机场跑道的破除。
作为中国最早的大型现代化机场之一,历经70余年的运营及扩建,拆除机场跑道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
在进行初步估算后,工程人员给出的数字是——20万吨;如果用载重8吨的大卡车,需要接近3万辆次才能运完。这些以极高工程标准铸就的混凝土块,如果只是简单地当废料丢弃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不仅如此,混凝土的废弃还涉及能源和碳排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王家墩机场特殊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在武汉和全国人民心中那段永难忘却的历史记忆需要被尊重;王家墩机场的一土一木,需要有一个好的归宿。
武汉中央商务区内的步行道路
对王家墩机场跑道的混凝土块进行再生开发、二次利用,让其永远成为武汉中央商务区的一部分,不仅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更是尊重历史,尊重土地的大好事。
但在2007年,这么大规模的混凝土再生利用工程在全国都没有先例;再者,机场跑道对于混凝土的工程质量标准极高,这也与过往的废料再生工程不同。
但泛海下定决心要啃下这个硬骨头。
泛海联合国内有资质的科研部门,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将理论尽快转向实际应用转化”的指示,迅速成立课题组,开展王家墩机场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并进行了试验段的建设。
2007年9月,一边拆除机场跑道、一边进行着课题研究的泛海便拿出了初步成果,受到武汉市政府及专家的高度认可,顺利获得了武汉市科技成果证书。2008年,该课题还荣获了“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的称号,同年7月,王家墩机场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工程正式启动。
武汉中央商务区铺设的路面
在随后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这条见证中国航空历史的传奇跑道,被加工成了10万余吨工程粗、细集料,以及8万多平米的人行道步砖,全部投入到后续武汉中央商务区的建设之中,成为武汉中央商务区内10余条市政规划道路的基础材料。
汉江大道武汉中央商务区段
与磁州窑笼盔历经千锤百炼,最终变废为宝一样,承载着抗战传奇机场跑道,如今已经将血脉,融入到商务区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幢建筑,化身为永恒。
武汉中央商务区内的道路
商务区的绿色基因
“变废为宝”的机场跑道,只是武汉中央商务区绿色节能的开篇故事。
2006年,是中国绿色建筑破冰的元年。这一年,原建设部批准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实施,明确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定义、内涵及技术要求。
同样这一年,也是泛海武汉中央商务区启动的一年,因此这也注定成为了武汉中央商务区的绿色基因。武汉中央商务区是国内首个从规划阶段便全面引入绿色建筑标准的“绿色CBD”,并在后来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规划环评的CBD。
绿意盎然的武汉中央商务区
“首个”的背后,全都是标准的严苛和心血的投入。
武汉中央商务区的开发建设,从一开头便遵照与其同年(2006年)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采选了多项在当时属于尚未完全推广普及的绿色建筑技术手段,尽管当年那些绿色建筑指标还远不是强制要求。
由此获得的众多行业奖项和认证便可折射出泛海在绿色建筑上的投入与用心。CBD地标项目武汉中心是国内少有的同时通过国际LEED金奖预认证和国内绿色建筑三星标识的大型写字楼项目。大型商业综合体泛海城市广场,也在完工投入运营后获得了LEED银奖认证和国内绿色建筑二星标识。
泛海城市广场
占据商务区制高点、有着魔幻般鱼鳞状玻璃幕墙的武汉中心,是一座从设计阶段开始便倾注了节能减排努力的写字楼典范,其综合运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多达32项。单是由看似简单的玻璃幕墙,其实内部分为了2层,充分考虑了冷热保温、节能换气、以及减少光污染的效果;外形设计还可以导流雨水收集后循环利用,内部隐形的蓄水池如同“水空调”,舒适又节能。
武汉中心的鱼鳞状玻璃幕墙
武汉中心也一改过往大型建筑常规正南正北朝向的布局,通过朝向的调整以及西向对立面的面积减少,在保障冬季利用阳光采暖的同时,减少了西向阳光的过度照射。
此外,在空调新风系统,地源热泵系统、节水器具等方面,武汉中心都做了从节水、节能、环保方面的系统设计。
多项绿色建筑技术综合运用下来,武汉中心测算出的节能率就达到了15%-30%。
建成后的武汉中心
无处不在的“碳中和”
泛海对于绿色低碳的追求,不止于公共建筑,甚至延伸到了商务区的每个角落。
2013年,武汉中央商务区内的泛海国际居住区樱海园项目已经结构封顶,并依照设计标准,采用了“难燃级”的保温板材进行了外墙保温材料的铺设。
然而,就在工程刚刚完工不久,国家主管部委发文要求将保温板材的防火标准由“难燃级”提升为“不燃级”。
此时,已经完成施工的泛海樱海园项目,本可以通过加快工程验收进度等方式进行合法规避,但本着为业主负责的态度,泛海最终拆除了樱海园已完工的保温板材,全部换上了符合国家新标准的材料。这一更改即使不考虑工期的延误,泛海便多付出约200万元的材料成本。
武汉泛海居国际住区的外墙
不计成本的高标准要求,不仅仅是在这一个方面。
武汉泛海国际居住区,全部采用干挂石材外立面,不仅外观美观,更是会显著降低能耗水平;通过使用住宅建筑较少使用到的高强度钢筋,居住区的水泥用量也得到减少,在节省建材使用能耗的同时,也使得房率,实际使用面积要高于同类住宅产品;外门窗普遍配装的Low-E中空镀膜玻璃,也使保温和隔音性能大幅提升;甚至连空调风管、水管这些看不到的配件也都选用的高性能材料,这也使得武汉泛海国际居住区的节能指标在武汉地区遥遥领先。
武汉泛海居国际住区
也许,这么多顶配技术和材料用下来,对于业主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觉。但是入住以后,业主才会不经意间发现,自家的房子“冬暖夏凉”,采光隔音都良好,从不需要大修,外墙的石材也不会像别的小区那样老化脱落,甚至越老越有味道......
武汉泛海国际居住区内部
穿越千年的磁州窑遗世精品,已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文化载体,被广泛收藏于各大博物馆中。当年曾保护它们在窑火中烧炼的笼盔,也融入彭城古镇的传奇建筑,成为至今仍鲜活的民间博物馆。
见证中国空军不屈精神的王家墩机场跑道,也已化为武汉中央商务区的骨血,见证着这座新中心的崛起。而那些可能受惠百年的绿色建筑,则是泛海带给武汉这座英雄之城的永恒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