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news 企业资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资讯

寸土寸金之地再现“云梦遗风” 聊聊武汉CBD的“海绵城市”

发布时间:2022-03-04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近千年来,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曾激发人们对上古巨湖云梦泽的无限想象。



作为曾横跨汉水与长江,东至武汉、西邻荆州、北跨汉水、南抵洞庭的先秦第一大湖,云梦泽号称“方八、九百里”、"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是楚王的私家猎苑,也是巫山云雨等上古传说的诞生之地。


然而,这一水域面积曾超万平方公里的大湖,最终在长江、汉水的泥沙积淤,以及围湖垦殖的人类进侵中逐步消退,在东汉年间便从连绵无边的巨泽变为散落于江汉平原的一系列小湖与沼泽,湖北“千湖之省”的美名从那时便奠定了基础。


尽管巨泽已然不见,但众多点缀于长江、汉水间相互连通的小型湖泊,以及伴生的沼泽与湿地,仍让江汉平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有“云梦”遗风。直到明代嘉靖年代,荆江大堤的修建完成,彻底截断了长江水与众湖的联系后,云梦泽也彻底成为古名词。



在明代荆江大堤完工500年后,一座新的占地面积约49.7公顷、湖水面积约23公顷的人工湖工程在古云梦东麓的武汉市启动。这座人工湖泊将成为武汉最大的人工水体公园,成为武汉CBD核心区的水上明珠。她被命名为“梦泽湖”,正是源自上古那汇聚江汉之水,水雾缭绕的云梦泽。



人们感慨于人工新湖给城市带来的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微生态调节,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多雨易涝的武汉,这座梦泽湖也是服务武汉CBD及周边区域的“海绵城市”项目的核心工程。


规划超前的“海绵城市”


近年来,越发严重的城市内涝开始提醒人们重视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进而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不过,不同于大众关注的城市防汛排水,“海绵城市”的内涵要广泛的多。


按照官方定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滲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滲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作为一项新兴的城市生态概念,“海绵城市”会涉及到旧城改造的方方面面,推广起来并不容易,因此,新建城区成为“海绵城市”工程较易普及的区域。从王家墩机场改建而来的武汉中央商务区,也就有了更为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虽然,武汉中央商务区总体规划的提出早于“海绵城市”概念,但泛海基于对城市功能的洞察而做的高标准前瞻规划,使武汉中央商务区在多方面都事实上达到了“海绵城市”所要求的技术标准。



作为城市血管的市政官网主通道工程就是这样的例子。武汉中央商务区地下有一个巨大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不仅仅是市政排水管网,电力、通讯、供水……城市血管全部集中入洞,并留有巨大的冗余。



作为整个湖北省内首个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武汉中央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总长6079米,其中干线长3879米,支线长2200米。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实地考察该工程,并给予高度评价。



不仅如此,武汉CBD内的排水系统采用了当时少见的雨污分流设计:雨水和污水分别各用一条管道输送、排放或后续处理。这种方式使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经简单过滤后可直接排到河道,而污水则需要收集后送至污水处理厂,水质达标后才可以排放,从而兼顾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效率与环保两方面的需求。


但是,对于预防城市内涝而言,光有排水在特殊时期还远远不够。众所周知,理论上所有的城市雨水最终都要排至江河湖海中。而武汉作为江城,当汛期来临时,作为主干道的长江水位甚至会高于大部分城市地面,这时候往长江排水可就行不通了。


幸运的是,武汉不仅有江,还有近百个大大小小的天然湖泊。在汛期,这些湖泊也自然成为周边城区积蓄雨水的排放地,对整个城市积水进行动态调节。


不过,在武汉中央商务区周边,却缺少这样的天然湖泊。在武汉中央商务区前身尚为王家墩机场的时代,由于机场偏高的地面,硬化度较高的跑道,以及开阔的空间,区域内积水内涝的风险及危害都不算高。


但在确定为城市核心的CBD时代,完全变样的城市面貌使得武汉中央商务区必须直面地下水位较高,且汛期雨量较大,积水排放困难的内涝风险。


也正因为如此,早在规划之初,泛海便在整个区域的最南侧,规划了一个人工湖,也就是现在的“梦泽湖”。除去作为城市绿肺,为都市人提供观景与休闲的好去处之外,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重要作用,就是武汉CBD汛期排涝的调节器。梦泽湖也因此成为“海绵城市”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滲透、自然净化的绝佳范例。




梦泽湖:武汉CBD的雨水汇聚中心


关于梦泽湖,骄傲的江城人民对于在这样一个水资源充沛、同时又寸土寸金的中央商务区开挖这么大一座人工湖感到无法理解。因此,在当年梦泽湖工程正式启动时,便有网友在地方媒体网站上吐槽。


不过,在了解了更多规划细节后,周边市民也慢慢对这座大湖将给区域小环境带来的改善开始期待。而市民们不知道的是,泛海为这座纯属公益性质的城市人工湖投下了20亿元。


梦泽湖公园规划效果图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没有江湖的活水引入,梦泽湖却基本不需要进行人工补水,其湖水的主要来源,除了自然降雨,以及部分地下水的自然滲透补充外,主要就是周边的市政管道收集的雨水。


按照规划,梦泽湖周边约100公顷面积的市政雨水管道都与湖水做了联通设计,这个面积大约相当于武汉市最大的城市广场洪山广场的14倍。市政管道收集的雨水经过过滤与沉降净化后,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梦泽湖中。



而对于公园内通过路面,坡道等直接排入湖内的雨水,梦泽湖也规划使用了生态雨水口,促滲盲沟、草地浅沟、干塘等等生态技术进行自然净化,使周边地面积水也经过初步处理之后再排入湖中。



同时,梦泽湖本身还会通过底泥、水生植物,水体微生物、鱼类等生态系统,进行湖水的二次生态净化,使其水体质量标准始终保持在地表水三类水质。不仅可以作为景观湖水,还可以作为公园内的绿化、洒路、洗车等环境杂用水使用,大大减少了对城市自来水的消耗。


“海绵城市”工程所追求的自然积存、自然滲透、自然净化三大生态目标,均在梦泽湖身上得到完美体现,既美化了城市景观,又成为周边城区内涝积水的最大缓冲器。



不仅仅是梦泽湖。泛海控股对于“海绵城市”的超前规划与设计还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梦泽湖旁高达438米的武汉中心,即是一座现代化的超高层商务楼宇,也是一座立体雨水收集器。



其独特的外形具有雨水导流功能,可以将相当比例的建筑外立面雨水收集起来:一方面,这些雨水可以成为大楼空调系统冷水循环用水,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市政管道最终排放到近旁的梦泽湖中,成为湖水的补充。


对于梦泽湖覆盖不到的武汉CBD北部区域,如王家墩山体公园,泛海也做了独立的雨水收集循环小系统规划,使之成为CBD“海绵城市”整体的补充部分。



利用王家墩山体的高度落差,泛海进行了自然的雨水汇流收集,使之聚集到山体之下一个人工的地下水库中。而后再经过过滤、沉降、消毒等等净化程序,用水泵抽上地面做为山体公园的小水系使用,大大降低了公园日常的自来水使用量。



如果说云梦泽是上古时代的自然奇观的话,那以梦泽湖为核心工程的武汉CBD“海绵工程”项目则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一次成功实践。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巍峨耸立的高楼大厦,林荫宽阔的园林道路,更有在一个个不起眼之处活着的生态之城。



汇聚江汉之水的古云梦已然消失,汇聚武汉CBD的梦泽湖却宛如新生,继续着这座千湖之省人与水的和谐故事。